《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2020》显示,截至2020年底,占全球GDP总量52%的27个国家中,16个已制定全面的国家氢能战略。
近年来,中国在多项产业政策中明确提出要支持氢能产业发展。在"碳中和、碳达峰"背景下,氢能已被全国多个省市列入发展规划,产业规划和布局逐渐加速。
这股氢能源"旋风",将给社会带来哪些改变?发展潜力有多大?
广东:氢能产业产值超过百亿元
12月8日在广东佛山举行的2021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氢能产业大会披露的信息显示,当前广东已建成加氢站39座,汇聚氢能企业超过300家,氢能产业产值超过百亿元,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广东省政府有关负责人在会上说,广东近年来先后出台政策大力支持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目前广东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总体发展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已建成加氢站39座,在建10座。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研发制造体系基本建立,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比较完整,八大关键零部件企业均有布局。全省汇集超过300家相关企业,氢能产业产值超过百亿元,已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集群。
佛山市市长白涛说,佛山在2009年就积极谋划布局氢能产业,规划建设了48平方公里的仙湖氢谷,集聚了约150家氢能企业、科研院所和机构,推广应用了近1500辆氢能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营氢能有轨电车5列。首个氢能进万家智慧能源示范社区也在8日正式投入运行。
"下一步佛山将把培育壮大氢能产业作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措施,加快做强氢能产业链条,助力广东省氢能源大规模布局、高质量发展。"白涛说。
成渝:启动"成渝氢走廊"建设
11月30日,四川省和重庆市同时启动"成渝氢走廊"建设,两地规划于2025年前投入约1000辆氢燃料物流车,并配套建设加氢站。
"成渝氢走廊"总体规划了2条城际线路和1条直达干线。城际线路以资阳、内江、自贡、泸州、荣昌、潼南、九龙坡、两江新区等沿线地区为节点,连接天府国际机场、德阳重装基地、自贡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和西南(自贡)国际陆港、九龙坡汽配集散基地、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等支线,形成互联互通的氢能经济网络;直达干线沿成安渝高速公路,形成贯通成渝中部城市群的氢能快捷运输线。
近年来,四川和重庆密集出台了氢能产业规划及相关支持政策,聚集了氢气"制、储、运、加、用"上下游200多家企业及科研院所等,形成氢能全产业链布局。两地已累计投入运营氢燃料电池汽车440辆,建成加氢站15座。
北京:发布"十四五"氢能产业实施方案
今年8月,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了《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根据实施方案,2025年前,京津冀区域累计实现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1000亿元以上,减少碳排放200万吨。
实施方案明确,2023年前,培育5~8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能产业链龙头企业,京津冀区域累计实现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减少碳排放100万吨。2025年前,产业体系、配套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培育10~15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链龙头企业,建成3~4家国际一流的产业研发创新平台,京津冀区域累计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在1000亿元以上,减少碳排放200万吨。
在交通运输领域,2023年前,力争建成37座加氢站,推广燃料电池汽车3000辆;2025年前,力争新增37座加氢站,燃料电池汽车累计推广量突破1万辆。
在分布式供能领域,2023年前,在京津冀区域开展氢能与可再生能源耦合示范项目,推动在商业中心、数据中心、医院等场景分布式供电、热电联供的示范应用;2025年前,探索更多应用场景供电、供热的商业化模式,建设"氢进万家"智慧能源示范社区,累计推广分布式发电系统装机规模10MW以上。
实施方案明确,统筹规划京津冀区域氢能产业布局,推动产业链协同互补、贯通,协同布局氢能供应及燃料电池应用全产业链,联合开展燃料电池汽车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攻关和示范应用城市群建设。(来源:国际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