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产业链可分为制氢、储运、应用三大环节,其中储运是实现高效利用氢能的关键。有关机构分析,氢气储运的成本占总成本约30%,经济高效将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
近日,氢能储存技术又有新突破——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团队开发出一种创新方法,能将氢储存在由贵金属钯制成的直径仅为1.2纳米的微小纳米粒子中。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实验该种方法可达到怎样的储存密度。
据了解,针对氢气反应性强、易泄漏等特点,目前全球主要有三种储氢方法:高压气态储氢、液态储氢和固态储氢。其中高压气态储氢技术比较成熟,也是国内主推的储氢方式,通常以储氢罐、车载储氢罐等形式存在。
而液态储氢方面,有机物液态储氢虽然有安全性高、运输便利等优点,但仍存在较多的技术难题,低温液态储氢能耗较高,主要应用在航天等领域;固态储氢在燃料电池车上的应用优势十分明显,长远来看发展潜力较大。
国际氢能委员会预测,到2050年氢能产业将创造2.5万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储氢作为氢能产业的基础设施,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要适度超前建设才能支撑产业发展。且液态及固态储氢效率高于气态储氢,正处于研究和示范阶段,将是储氢技术主要的发展方向。
当下,随着国际社会对碳减排认识加深,促进化石能源替代几乎已成为全球共识。业内人士分析,氢能作为高热值能源载体可替代燃油,而且氢能及氢燃料电池原材料不受地域性资源分布限制,可改变我国受制于人的局面。根据预测,我国储氢产业将按照“低压到高压”、“气态到多相态”的技术方向,逐步提高储存密度和安全性。
现阶段,我国立足气态储氢充放氢气速度快、容器结构简单等优点,推进碳纤维缠绕高压储氢瓶的开发应用,已实现了高压气态储氢瓶由固定式应用向车载储氢应用的转变。国外IV 型瓶已成为主流技术,国内正由III型35MPa向IV型 70MPa 技术过渡。
2021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特别提到“以需求为导向,探索开展储氢、储热及其他创新储能技术的研究和示范应用”。
同时,各地纷纷出台政策鼓励加氢站建设。一般来说,加氢站主要设备有压缩机(13%)、储氢罐(18%)、加氢系统(14%)、冷却系统(7%)以及其他系统,随着加氢站规模扩张,储氢设备的需求也有望进一步增长。
可以想见,在政策推动下,储氢作为氢能产业的重要一环,也将成为其技术国产化的主要突破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