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滨当前任职在木齐科技,这是一家专注固态氢原料与产品供应链的高新技术企业,其背后的理论支持是近年来愈来愈热的氢分子医学。
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被认为抓住了全球化最后的黄金时代,以青壮年之姿迎接中国全球化的 “70后”们也常被称作“黄金一代”。陈滨作为80年代初生人恰好抓住了这黄金一代的尾巴。
从本科毕业算起,陈滨已经在社会摸爬滚打了近20年。其中绝大部分时间,他的工作都与“大健康”相关。
从最早的医疗器械外贸销售,到关注医疗健康的投资人,再到如今瞄向健康消费的木齐科技CEO,陈滨始终认为“大健康”领域有着更多尚待挖掘的潜力与机遇。
陈滨当前任职在木齐科技,这是一家专注固态氢产品研发与应用的高新技术企业,其背后的理论支持是近年来愈来愈热的氢分子医学——简单而言,氢气具有选择性抗氧化特性,对氧化损伤、炎症、细胞凋亡、常见慢病,甚至癌症等疾病都有辅助治疗作用。
采访陈滨时,他正考虑如何将木齐科技研发的“固态氢”产品聚焦在更为特定的,更能产生商业价值的细分领域。
虽然从时间来看,木齐科技已经成立了8年之久,但陈滨心里清楚,这家正向大健康转型的“新木齐”,多少还带着一点“初创”的味道。
在陈滨看来,木齐科技当前需要更多关注短期的规划和适时地调整,兼顾商业指标和研究价值的博弈。他认为,这是木齐科技未来可以成为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关键一步。
从985毕业后,陈滨干起了销售
2004年从山东大学毕业,陈滨怀着“起码先养活自己”的想法进入了淄博一家医疗器械大厂从事医疗耗材销售工作,没想到,一干就是8年。
陈滨是生物科学专业科班出身。表面上,生物科学毕业生去医疗器械厂商好像理所当然,但实际这样的学业背景没给陈滨带来太多优势。毕竟陈滨加入的部门负责医疗耗材产品海外销售业务,对生物领域的专业知识要求并不算太高。
用他自己的话说,“211,985 ”多数时候也没什么光环, 反倒是更高要求的鞭策,当初选择销售工作就是看中了工作的灵活度和自主性。”
后来事实证明,这一稍显无奈的选择,却为陈滨日后的人生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了重要基础。
首先,外贸工作必须克服的问题是“语言门槛”。因为是海外业务,自然经常需要与外国人打交道,英语成了必备工具,却是陈滨学生时代的弱项。
80后可能算中国第一代真正意义上的网民。2004年的中国,网络建设还不像现在这样完备,但理工科的背景和爱钻研的精神,让陈滨很快就掌握了常规的电脑网络软硬件技能,以及通过网络自我学习提升的方法。
刚工作的时候,陈滨白天硬着头皮和领导学习做业务,晚上回家就用最快60kb/s的ADSL拨号去网上搜索英文字幕,然后对着白天下载好的美剧,咬着牙一字一句地模仿学习。
当时,几乎每周都有很多国外的客户来公司参观考察,边学边练,陈滨的英语水平很快就有了起色。但这却没能让陈滨高兴太久,职场不是校园,考察一名销售的指标不再是一张试卷上的分数,而是实打实的业绩。
陈滨很快发现,英语是海外销售的基础,但也仅仅是基础。语言在贸易谈判中的作用是相对有限的。
“后来周围同事很多英语很好,但不见得业务做得好。英、美、印度的客户说英语,那西班牙的客户怎么办?那些不说英语的国家怎么办?”
意识到这一点的陈滨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商业知识的汲取,并开始刻意训练自己同人打交道,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经验的积累,陈滨逐渐明白一个道理:作为一名销售人员,很多时候对内打交道也是挑战。通常,对外一个订单只需要面对一家客户,但单子到手后,却需要和内部诸多部门的同事协作。
“不仅是工厂和车间,还有财务和供应链采购……没有这些部门的支持,很多工作寸步难行。这些是我在工作之后才学到的,大学那些知识早就还给了老师。”陈滨说。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与国际交流和网络学习,陈滨产生了思想的变化和认知上的突破。
在2004-2010年这段网络信息百家争鸣的黄金时代,陈滨学习了大量商业品牌的案例,也见证了很多意见领袖的成长:张朝阳、马云、乔布斯、贝索斯……在这些人的影响下,潜移默化地为陈滨种下了想进一步系统研究学习商业的种子。
现在已经是木齐科技CEO的陈滨,回忆起这段时光依旧感到庆幸。正是在那段拼尽全力学习的时光让陈滨在职场快速成长,适应能力、沟通组织能力、以及谈判协调能力都得到了极大锻炼,也开启了他日后的管理之路。
在北京那几年,联系人翻了10倍
2013年,陈滨站到了自己人生职业道路的一个分水岭,他放弃了已经轻车熟路的海外医疗器械销售工作,转去进修清华大学的MBA学位。
在过去干销售的8年间,除了自身努力外,陈滨无疑也吃到了中国整体外贸腾飞的红利,医疗器械作为其中的头部产业,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天时地利人和,早在2006年,25岁的陈滨就凭借刻苦的努力坐上了国际贸易部经理的职位,带领部门每年为公司创造千万元以上的收入。
在旁人眼中,陈滨似乎已经可以提前迈入“收获”的时期。业务上驾轻就熟,发几封邮件,和客户通几通电话,几乎每天只花一两个小时就能完成身上的业绩。在零几年的三线城市,几十万的年薪也足以令常人艳羡。
但陈滨并不贪图这种安逸,学习已经内化成他的兴趣和生活。利用闲散时间,他连续两年报考了母校山东大学的MBA,并不像传统影视剧中的男主角一般,从小怀着鸿鹄之志,之所以坚持报考,只是陈滨内心总有一个声音提醒自己“该学点什么”,并希望有个结果。
但结果似乎在和陈滨开玩笑,两次报考都以1分之差功败垂成。
2013年,选择“三战”的陈滨把心一横,索性放弃了母校的志愿,直接报考了北京的4所名校。或许这份魄力为陈滨赢得了幸运女神的青睐,陈滨最终被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录取。
求学是陈滨一段重要的成长经历,32岁重返校园,职场百战,归来再读书。
他清楚的记得,清华的老师第一堂课就告诫学生:“不要期望名校带给你什么,你们已经是被筛选的人,应该足够自信。当其他院校降低标准的时候,我们清华不可以,当所有人随波逐流的时候,你们不可以。”
2015年,陈滨申请到了公派留学美国里士满大学MBA访问学者资格,作为全班唯二的外国人拿下了11个学分,30多门课的成绩单没有一门课程低于80分,最终完成59个学分顺利毕业。
学习期间,游历访学哈佛、MIT、斯坦福、西典军校等多所名校极大的拓展了视野和商业思维。
经历过最好的教育体系洗礼后,陈滨的感受是东西方的精英教育崇尚的培养理念都是勇气、责任、担当。
2016年,这份“闲不下来”的学习精神再次促使陈滨做出了一个稍显大胆的决定。毕业后,陈滨选择了以一名投资人的身份“从零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
这对于已经步入中年的陈滨来说,无疑是“由奢入俭”。从过去一天只工作一两个小时,一步迈入了近乎“996”的投资人生活。
对当时的陈滨来说,投资人的“艰苦”绝对是个意外。在他的固有印象中,投资人应该是光鲜亮丽的高收入人群,做着推动行业发展这种“高大上”的事,却不曾料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投资人需要百炼成钢,离不开坚忍不拔的意志,以及一些机缘。
近3年时间,陈滨不仅常常彻夜灯火通明的工作。下班时间写材料、赶PPT是家常便饭,连凌晨12点前睡觉都变成了一件奢侈的事,他形容那段时光中“只有工作,没有生活”。
好在,陈滨并不后悔。两年多投资人的经验虽然没能充实自己的荷包,却得到了更多无形的财富。
他知道,这段时间积累的经验和资源将成为自己未来成长的养分,只是目前还比较散碎。”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把参与的项目、掌握的技能、积累的经验、链接的资源充分整合利用,实现多种资源要素之间的取长补短、互相协同的效果,”陈滨解释说,“这是我所理解的优秀投资人、经理人不断追求的一种能力境界。”
2019年底,疫情开始肆虐全国,投资机构的很多业务因此无法开展,交通上的封锁也给陈滨带来了生活上的诸多不便。
陈滨判断疫情的影响很可能是长期化的,而且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投行历练,陈滨认为自己未来应该找一个实业方向努力专注的做下去。几经权衡后,他终于决定离开北京,离开这座吸引无数人宁可花费所有青春去博一个梦想的城市。
他清楚的记得,在转型投资人这段时间,他的团队有一段时间安排成员深度参与到合作企业的经营管理环节,一方面像职业经理人一样近距离贴身帮扶合作企业,另一方面也保持投资人的专业度协助整合资源、改善内部管理问题。
陈滨也作为职业经理人、公司董事、董事长助理等职务深度参与了多个项目之中,领域涉及到新能源、新材料、医疗器械、文旅教育、科技金融等诸多板块。
在这一过程中,陈滨形容自己的心态也摆到了创业者团队中,切身体会创业者的悲与喜,站在创业者的角度去挖掘机会并创造价值。
现在,陈滨真的打算成为创业者团队中的一员了。对他来说,离开北京反而是一个新的开始。
临行之前,陈滨的心情有些复杂,有些人离开北京时带走了巨额财富,有些人离开北京时已经一无所有。而他离开时,带走的是一部通讯录,以及上千份深度研判的商业计划书BP,几乎覆盖了所有的热门投资领域。
陈滨打开了手机的微信好友列表,上面显示录入的人数已经超过了3000人,里面甚至可以找到国内大多数明星投资机构的负责人,还有不少商界的名人精英。他清楚地记得,这比他当初刚来北京时,已经足足扩充了10倍。
两年时间,把氢相关细分场景试了个遍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投资人的圈子里一直有一个共识:教育和大健康是两棵常青树。2021年,教育行业经历了大变天陷入低谷,陈滨敏锐地捕捉到,大健康领域更大的机遇来了。
恰好这一年年初,他刚刚加入了木齐科技。木齐科技规模不大,核心技术几乎都与“氢”相关。但从下游应用场景来看,在当时,木齐科技并不是一家专注在大健康业务领域的企业。
之所以选择加入木齐科技,陈滨有自己的3个判断。
首先,木齐科技的经营理念是“知行利他,见贤思齐”,这让陈滨感觉合伙人团队在价值观取向上与自己十分一致。实际接触后,发现几人的专业背景又有不同,在分工协作上能够融洽互补。
其次,木齐科技当时的主要产品是一种功能陶瓷材料,恰好受益于淄博这座工业城市的底蕴——在无机非金属材料、精细化工、功能陶瓷等产业中都有着深厚的技术沉淀,赋予了木齐科技更大的发展潜力。
最后,有着专业投资人视角的陈滨认为,木齐科技自身也已经具备了扎实的技术储备和合作资源。而且据他判断,木齐科技正处在亟需战略定位和价值挖掘的关键阶段,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而他自己,有信心能帮助木齐科技完成这项艰难的任务。
创业的过程中方向和定位尤为关键,这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需要反复的论证和打磨。站在今天的立场上看,陈滨最终找出的答案显而易见。
在陈滨和其他合伙人的探索下,木齐科技先后开发了固态氢原料HGI氢素、固态制氢材料氢素片、氢中药泡腾片、氢功能食品、氢洗涤材料等系列矩阵产品,无一不围绕着“大健康”理念。
但结果的成功往往让过程显得过于容易。事实上,在选定大健康之前,陈滨和木齐科技有着无数的努力与试错。陈滨自己也坦言“当初跑偏了很多”。
整个试错的过程持续了一年多,陈滨和整个木齐科技的团队做了大量的国内外的相关行业研究和产品开发摸索尝试。木齐科技今天的定位是“固态氢材料产品研发和应用”,陈滨感慨说,这一项目定位既有对医疗健康产业偏好影响下的刻意为之,也有项目发展过程中试错蓄势的水到渠成。
起初,木齐科技尝试做氢能源汽车,因为固态储氢材料可以做成“电池”。理论上这是一项已经被验证的技术,甚至有院士成功将这种新能源电池用在无人机上,获得了更轻的质量和更久的续航。
但理想的丰满往往映衬出现实的骨感。撸起袖子干了之后才发现,这一应用市场太窄,投入门槛又太高。最终只好作罢,“不能把鸡蛋放进一个篮子里”。
后来,陈滨带领木齐科技又先后进入了氢农业和氢养殖领域,这其实已经有了“大健康”的影子。其背后的理论依据源于2007年日本学者太田成男在《自然医学》发表的一篇突破性论文,提出氢气具有选择性清除恶性自由基的特性。
从论文问世至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证实了氢对疾病和健康的影响。甚至第二军医大学孙学军教授曾这样公开描述氢气对人体的有益作用,“没有氧气活不了,没有氢气活不好。”
在陈滨的设想中,农业上可以氢水灌溉等方式培育出对人体更加健康的含氢农作物,养殖中也可以用氢来减少水产的病害情况。更重要的是,比起氢能源汽车,这两大领域的前期投入成本要小得多。
但这一想法最终还是被陈滨暂时搁置。诚然,氢农业发展迅速且潜力巨大,不仅有院士在主导相关项目的研究,南方也有一些地方政府开始介入氢农业、氢生态园项目。但无论农业还是养殖,共同面临的问题是缺乏市场教育。
对于一家初创企业来说,很难短时间内说服农作物公司和水产养殖公司增加自己的成本来接受一款他们根本没听说过的产品,而且产品标准化也具有难度,改变这一现状需要时间。
“对于当下的木齐科技来说,我们优先关注那些‘低垂的果实’,但木齐很多试错的案例都可能在未来不同的时间点发挥出不同的价值。”陈滨说。
未来,有一个氢健康的梦
上述案例只是陈滨在木齐科技两年时间内试错的冰山一角。而把项目的战略方向从传统行业的净水滤料产品带入到探索新能源在生命健康和能源环保应用开发的更加广阔的新兴市场是陈滨在多次试错后得到的最佳答案。
生命健康市场无比广阔,以氢分子医学为基础,可涉及的行业包括医疗美容、运动营养和养生保健,甚至未来的版图中还可以囊括进之前搁置的农林牧渔,以及能源环保。
目前,木齐科技的商业模式是与主打健康消费产品的下游厂家合作绑定,同时打造自己的品牌产品。“氢健康下的项目很多,但我们并没有着急铺开。”陈滨希望当前的木齐科技能在研究价值和商业指标间找到平衡。
事实上,氢健康产业虽然已经发展了十几年,但相对大部分传统行业仍属小众领域。业内的公司实力和品牌规模不大,而且产品的形态和功能同质化非常严重,竞争局面散乱,以至于还没有出现一个代表性的品牌或企业。
而这正是陈滨长期瞄准的目标。他希望能与木齐科技共同成长,将木齐科技塑造成一家精致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只不过,“摸着石头过河”的人总要承受更多风险。就连监管层面,氢健康行业也面对着规范和标准的缺失的现状。这给行业带来的后果是合规性难以界定,对用户教育和市场认可造成了极大阻碍。
陈滨倒是十分乐观。不仅是疫情期间,中国诞生了制氢机的首张三类医疗器械证,更重要的是,在陈滨眼中,氢健康领域目前所经历的无非是每一个新兴行业所走的必经之路。
就如同华熙生物曾在玻尿酸上做出的努力,同样经历了一个相对漫长的合规性的发展过程。 “投资人期望在项目早期在价值洼地发现机会和方向越早越好,但这是一把双刃剑,早期项目必然要解决很多规范问题。”
甚至据陈滨观察,在疫情推动下,氢健康和氢医学的影响力其实已经在逐渐摆脱“小而新”的标签。
放眼世界,氢健康系列产品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有了很好的发展,而中国企业设计制造的氢产品也将在世界市场中大放异彩。木齐科技的富氢陶瓷材料已经出口欧美,每年营收过百万美元;东南亚市场也在稳定进口木齐科技的富氢杯产品。
“我们希望将木齐科技打造成一个专精特新的小巨人,不仅可以引领国内,还能迈向国际。而且我们坚信,氢健康系列产品在国内也一定会很快形成一个繁荣的细分领域市场。”陈滨说。
本文来源于亿欧网,原创文章,作者:魏江翰。